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媒體相關報導彙整

2008\12\26華視 觀賞新聞報導影片 內本鹿行腳緣起
想念山上故鄉! 青年為阿嬤圓夢

昨天台東有位原住民青年在山區拍攝到珍貴的台灣黑熊覓食的畫面,其實他本來並不是要去拍黑熊,而是要幫部落的老阿媽圓夢的!這位老阿嬤很想回山上,看看自己的故鄉,可是年紀太大,根本上不了山,這位青年才會決定上山,用攝影機紀錄阿嬤的故鄉。要不是天氣太冷,冷到讓這頭台灣黑熊從三千多公尺的高山上溜到一千五百公尺的地方來晃一晃,原住民古總結還真拍不到這寶貝的台灣黑熊!但是古總結會帶著攝影機上山去拍到這頭台灣國寶,為了其實是部落裡的布農族國寶,一位八十四歲的老太太王夏妹!王夏妹十四歲時在山裡奔跑的快樂日子就被日本人打斷,房子被燒光了,硬是被趕下山,但是這七十年來,王夏妹每一天都好想回家。古總結聽到了老太太的心願,乾脆背起攝影機親自走一趟內本鹿山區,一路上古總結忍受被蟲咬的痛苦,跋山涉水,走過獨木橋,帶回了老太太再也回不去的回憶!雖然老家變成了石頭堆,但是小時候家裡圍爐的大鍋子竟然都還在,每一幕王夏妹都看得好入神。七十年來的遺憾此刻圓滿,多虧了古總結上山的熱情,不只幫老太太,也幫自己圓了一個夢,這輩子還真是頭一遭親眼看到台灣黑熊。

2008\12\28 自由時報
老阿嬤 回不去舊部落 布農青年 幫她拍回來
台東縣延平鄉紅葉村一名高齡84歲的老婦人,幼時隨著族人被日本政府從「內本鹿」舊部落趕下山統一集中管理,從此不曾再回去過家鄉;鄰近桃源村布農族青年黃總結與友人將舊部落現貌拍攝下來,為老阿嬤一圓回家夢。反覆盯著銀幕上的影像,老人家臉上盡是安慰,她喃喃的說:「這一生已沒有遺憾了﹗」布農族老婦王夏妹,日據時代居住在紅葉後山的內本鹿舊部落,在她8、9歲時,被日本政府趕下山,並集中在紅葉村現址;王夏妹總幻想著有一天再回到舊部落,但健康狀況一年不如一年,回家路對她而言,變得愈來愈遙不可及。徒步返回「內本鹿」,雖然只須2至3天路程,但途中盡是懸崖俏壁、雜草叢林,且隨時都可能面臨野獸的攻擊,絕非一般人能力所及。古總結在因緣際會下,得知王夏妹的心願,旋即自告奮勇的為老人家圓夢,他透過老人家的口述,和友人花了3天的時間前進「內本鹿」,將老人家尚存在腦海中舊部落記憶,包括部落地貌、聯外路徑、遊憩場所等逐一拍攝下來。望著一幕幕熟悉的兒時影像,王夏妹百感交集,王夏妹說,雖然她無法親自回到老家,但能夠透過畫面重溫往昔,這一生已沒有遺憾了﹗


2008\12\31 聯合報
一解70年鄉愁》耆老思念舊部落 族人找到了
「好想再看看小時候踩過的門口,還有族人一起吃飯的大鍋子,這樣就沒有遺憾了。」八十四歲的布農族耆老古王夏妹思念「內本鹿」舊部落,族人古總結為她圓夢,徒步十五天尋根,拍回影像。當古王夏妹透過電腦,看到舊居石板屋台階,和族人共食的鍋子時,久久說不出話,全身微微發抖,眼眶泛淚。她住在台東縣延平鄉桃源部落,丈夫過世,沒有孩子,她說:「留下的只有記憶,自從十四歲被日本人強迫遷下山生活,始終沒有忘記從小長大的家。」內本鹿部落位在高雄、屏東、台東三縣交界的中央山脈,當年古王夏妹帶著弟妹,沿著日本人修築的「內本鹿警備道」下山,以為只是暫時離開,想不到一別七十年。「沒辦法,聽說日本人把我們的家燒掉了。」她說,被日本人迫遷下來時,很多人都想逃回家,可是逃回去都被日本人抓走,「等到現在可以回去,偏偏年紀太大走不動了。」「一個半月前無意間聽到古王夏妹的心願,決定替她圓夢。」卅四歲的古總結說,部落七十歲以上的族人,大都從內本鹿遷來,最近幾年部落有人尋根返鄉,可是年長的幾乎沒辦法再回去,有的帶著遺憾離去,「我覺得應該為老人家做些什麼」。
古總結十月底,花費十五天徒步來回「Takivahlas(內本鹿)」,發現舊部落一片廢墟,「不要說門口,連地板都蓋在層層的土石和樹葉下」,好不容易才找到古王夏妹住過的石板屋,還有早期部落合食的大鍋,歲月風化已成碎片。「內本鹿真是個美麗的地方,難怪長輩們念念不忘」,古總結下山後,馬上把拍攝的影像資料,部分沖洗成相片帶給古王夏妹看。古王夏妹不自覺把手中相片捏皺,可見心中的激動。她的親友說,看過古總結拍攝的影像後,古王夏妹笑容明顯增加,但也常常沈默不語,獨自看著遙遠的高山上。





2008\12\25 聯合報
台灣黑熊 中央山脈現蹤
貓熊來台引發熱潮;台灣黑熊上月也在中央山脈現蹤!台東縣延平鄉獵人古總結11月初返回台東內本鹿舊部落途中,發現瀕臨絕種的台灣黑熊,錄下珍貴影像。國內知名黑熊專家「熊媽媽」黃美秀昨天表示,國內台灣黑熊影像不多,相當難得。古總結說,今年11月初,他和友人上山返回內本鹿舊部落,途經台東、屏東、高縣交界的中央山脈乾涸河床,意外拍攝到台灣黑熊,「那時我連呼吸都不敢,心裡只想著要好好拍下黑熊,帶回去給大家看」。他說,從發現台灣黑熊到開始拍攝,直到黑熊離開,前後只有一分多鐘,但對他和同伴來說,都是一項超級難得的經驗,「我聽黑熊專家『熊媽媽』黃美秀老師說過,有的人一輩子調查台灣黑熊,卻無緣親眼目睹,想不到我們竟然這麼幸運」。畫面中的台灣黑熊,在胸、頸處有V字形白紋,沿著河床慢慢走,似乎並沒感覺到遠方有人注視牠,牠全程都沒有停下來,古總結說「無法好好拉近拍攝,還是有些遺憾」。在屏東科技大學任教的「熊媽媽」黃美秀說,能拍攝到台灣黑熊動態影像彌足珍貴,國內一直缺乏台灣黑熊的資料,很多人都聲稱看過黑熊,卻提不出具體證據,因為資料不多,影像實況紀錄更是難得。台灣黑熊相當敏感,一覺得有異狀就會一溜煙逃離,發現的人即使想要拍攝也經常來不及,所以很難留下影像紀錄。她說,以前較常發現台灣黑熊的地點多是在玉山國家公園,位在中央山脈的內本鹿一帶,過去很少人前往研究,是台灣生態未知區,可能是國內生態保存較好地方之一,相信還會有很多令人驚奇的發現。


2008\12\28 民視
台灣黑熊現身 原民捕捉身影民
中國貓熊團團圓圓來台受到高規格接待,也意外讓我們的國寶臺灣黑熊受到矚目。有一群布農族青年在11月返回祖先居住的內本鹿遺址時,就意外拍到長達35秒的珍貴野生黑熊畫面,讓他們大呼過癮。臺灣黑熊意外現身在河岸邊爬阿爬的,這讓布農族青年古總結超興奮,因為就連長期待在山區的他也沒看過。住在延平部落的布農族青年為了到先民居住的內本鹿遺址進行尋根之旅才上山,沒想到卻意外在海拔1500公尺的山區發現這隻珍貴的台灣黑熊。其實早在拍到黑熊前兩天,他們一行人就發現熊窩和熊的抓痕,沒想到還真給他們碰上臺灣國寶。雖然這個國寶不會彈月琴,不過看他爬上爬下的可愛模樣,真要是拍了廣告,人氣一定也是強強滾!



2008\12\26 TVBS
小心熊出沒! 台灣黑熊下山覓食
貓熊正當紅,但是也來關心我們本土的台灣黑熊!以前大多聽過,有人在山區看到樹木有熊爪痕跡,但很少人真正看到台灣黑熊,最近就有一群台東獵人,進行部落尋根之旅時,意外在高雄、台東跟屏東交界的山區,親眼看到台灣黑熊,興奮得拿起攝影機錄下這珍貴畫面。 獵人古總結:「黑熊黑熊,快看!」影片裡黑黑的動物在河床上慢慢前進,行進中隱約可以看見胸前的白毛,和同伴在旅途中發現這隻台灣黑熊,獵人古總結很興奮。古總結:「看到在我們的正對面,從右邊走到左邊那個方向,那邊有黑熊,我第一個感覺就是那就是黑熊!怕牠看我們或是攻擊我們,但是我們更怕的是,我們的攝影會捕捉不到牠的畫面。」的確,從影片當中來看,可以從移動中看見這隻黑熊胸前明顯的白毛,和台灣稀有的野生動物台灣黑熊幾乎一模一樣。這種全台只有幾百隻的稀有動物,平常住在中高海拔的台灣黑熊,怎會會出現在低海拔山區?專家說可能是因為天氣變冷才會下山。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楊吉宗:「氣候變遷導致植物的氣候,植物發生變化,比較高海拔地區可能找不到食物,也有可能往海拔低的地區遷移。」古總結:「唉呀,下去了。」為了找食物,台灣黑熊不得不離開棲息地,卻也意外讓人類捕捉到牠珍貴的身影!





2008\12\26 東森新聞

國寶台灣黑熊 台東山區直擊
大陸國寶貓熊團團圓圓最近來到台灣,相當引人矚目,其實台灣自己也有國寶台灣黑熊,不過,形跡相當罕見,上個月台東延平部落的布農族人去山上時,就用攝影機完整捕捉到台灣黑熊難得的身影。畫面中,在溪床中散步,有著黑色長毛的就是台灣國寶台灣黑熊,難得出現,讓發現的布農族人馬上拿起攝影機全程紀錄,嘴裡還說著,「過來,黑熊過來。」這裡是海拔1500公尺山區,原本就是黑熊的棲息地,卻因為人類的開發讓台灣黑熊蹤影越來越難見到,不過,這次會遇見台灣黑熊,原來早就有徵兆。布農族人說,「熊窩牠會趴在那邊,有沒有?然後把這個(芒草)捲起。」沿著黑熊的窩和爪痕,果然很快就發現到黑熊蹤影,碰到這隻兩、三百公斤重的稀客,讓人大呼過癮。布農族人古總結表示,「我們就很訝異啊!這個大怪物怎麼會跑出來,(記者:第一次遇到黑熊喔?)第一次遇到。」
相遇時間只有短短幾分鐘,但已經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2008\12\26 台視
發現台灣黑熊 珍稀畫面首曝光 海拔一千五公尺山區 巧遇熊蹤
貓熊正當紅,可是別忘了本土的台灣黑熊!很少有人真正看過台灣黑熊的模樣,不過最近有台東獵人,卻意外在山區,親眼看到台灣黑熊,也用攝影機拍下這珍貴畫面。台灣黑熊出現在山區河床上,壯碩的身驅,讓布農族人開心驚呼。仿佛完全沒有發現人的蹤跡,黑熊快步的穿越河床上,整個畫面雖然不長,卻讓研究人員拔山涉水的辛苦有心回報。台東延平鄉布農族人,日前重返中央山脈內本鹿故鄉,順便進行生態調查,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鹿野溪分支上,巧遇到台灣黑態,大部份的人都是第一次見到,而且布農族傳統黑熊是祖靈的化身,更讓他們震撼。沿途也發現到黑熊的窩,以及爪痕和覓食的地點,布農族人也一一詳細紀錄下來,為台灣黑熊保育留下最好的見証。



2009\7\9 生命力新聞
用影像紀錄人生 人人都可以
紀錄片的價值就在於用影像的方式反映出社會真實,然而,拍攝紀錄片並非只能由專業人士所屬,由紀錄片職業工會主辦的【影像大同】進階培訓課程,讓各個領域的人都可以隨時拿起攝影機,拍攝自己有感覺的事物與景象;而為期半年的課程,十一位學員孕育出了八隻紀錄片,記錄下八個不同的人生故事。

參加這次培訓課程的學員,從二十歲到四十歲的人都有,他們也分別來自於不同的領域,包括大學生、電腦工程師、麵線攤老闆、志工等等;指導老師洪淳修說,這些非專業領域出身的學員有不一樣的思考角度,因此在指導過程中,常常給他許多新的衝擊,他發現學員們能跳脫專業,因而發展空間變得更大了。

其中一部紀錄片《巷弄》是拍攝大同區的街道景象,不同於以往的拍攝手法,拍攝者用散步的方式、沒有參雜太多聲音,讓觀眾彷彿置身於影片中,也能安靜地散布於巷弄間,發現平常不會注意到的事物,然後再慢慢發現有關這個社區的人文故事,相當有趣。

指導老師林育賢說,這些學員或許不是專業出身,但是每個人因為來自於不同的領域,看待世界的角度有所不同,指導老師除了教導他們基礎的拍攝技巧之外,另外就是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由於每個拍攝者都花了很多時間拍了很多題材,但在剪輯時題材的取捨往往是最大的難題,這時就要學會認識自己,「你是什麼樣子的人,就會關注什麼樣的事」,然後找到故事的核心價值。

熱愛登山的黃苑蓉是培訓課程的學員之一,由於她很認同台東內本鹿的原住民文化,並且有很強烈要紀錄的心,因此平時去內本鹿登山就會帶著DV去拍攝,只是當時不懂紀錄片的她只拍了一些空景;後來參加了培訓課程,讓她懂得要去問比較深刻的問題深入,進而了解內本鹿的歷史與文化。

黃苑蓉說,培訓課程讓她把所有拍攝過程會遇到的困難都碰過了,例如拍攝過程不知道該怎麼與被攝者溝通、想要表達的東西很多,所以剪輯時很困擾等等;雖然壓力很大,但是她認為這是很好的一件事,也認為現在的自己比以前更進步。她對於自己的第一部紀錄片《谷聲內本鹿》或許還不甚滿意,但是她說這只是一個開端,將來會繼續拍攝,將內本鹿的文化完整地記錄下來。

世新大學新聞系的楊凱舜也是學員之一,他說平時都太習慣用結果論的思考來製作新聞帶,而非紀錄片講求的關注事件的發展過程,所以剛開始拍攝紀錄片時,還是很難跳脫結果論。而經過此次訓練,他說以後會更了解要用什麼觀點與角度來看待新聞事件,給他很大的幫助。

紀工會人員蔡寒筠說,培訓課程除了希望不同領域的人能學到拍攝紀錄片的技巧之外,也希望學員能藉由拍攝而深入了解每一件事物。在拍攝過程中,拍攝者都必須和被攝者「發生關係」、要有互動,兩者都要不斷溝通,然後用紀錄片紀錄已經發生或正在改變的事。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請問如果自行前往俊社獲桃源村可以嗎?
往山上的路有指標嗎?
當地人是否會排斥外來客?

謝謝

匿名 提到...

這位匿名的網友,您好
您對布農的文化似乎還不夠瞭解,才會將"郡社"誤會成一個村落(關於"郡社"請見後文資料)。另外,不知您到部落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要好好認識當地的話,有時間的話,建議您參加我們所辦的活動,可能會比自己去認識得更加深刻。謝謝~

布農族郡社群 is-bukun 「郡社群」係指布農語is-bukun或bubukun的部族,乃目前布農族六個社群(郡社、巒社、卡社、卓社、丹社、蘭社)裡人數最多、移動和分布最廣的一群。主要分布在臺東縣的海端鄉、延平鄉及高雄縣桃源鄉和三民鄉境內的各村,以及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村、羅娜村、明德村及花蓮縣卓溪鄉的古風村、卓清村、太平村地區。約在17世紀以前,同其他布農族社群聚居於mai-asang(「舊郡落」或「老部落」之意,係布農族早期聚居的落群,又名asang daingaz「大的部落」,約位於今濁水溪流域上游各支流的廣大山林區域)地區的asang bukun(位於今濁水溪支流郡大溪流域的山林間),後在布農族進行第二期遷移時,部分郡社群人乃向臺灣東部及南部地區移動,移動過程中,位於拉庫拉庫溪上游的大分(Bungzavan)地區成為其南下遷移的過渡站,同時也是該社群當時重要的聚居區域。1930至40年代,日本政府對布農族進行大規模的集團移住,遂將當時已定居於南部山區(荖濃溪上游、鹿野溪上游處)、東部山區(拉庫拉庫溪上游)及留在asang bukun(位於濁水溪上游的郡大溪流域)而未遷移的郡社群人,移住於現今布農族郡社群分布的地區。郡社群底下分有二個聯族,分別是islituan和同屬一個聯族單位的istanda和ispalidaf。其底下各分有所屬的氏族和亞氏族。

資料出處:http://0rz.tw/Pyax1